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的一部分
萩藩(萩,音同「秋」)的高階武士居住在阿武川與日本海交匯的低窪地帶。因為沒有受到自然災害或城市發展的破壞,這個地區是如今一窺江戶時代(1603-1867)建築風格的一扇窗戶,白牆和小巷保留了武士們為萩藩藩主毛利家服務時代的痕跡。萩藩也叫「長州藩」,即今天的山口縣。
關原之戰(1600年)失利後,勝利的德川家迫使毛利家放棄了一半以上的領地,並命令這個家族遷至遠離江戶、當時還只是日本海邊一個小漁村的萩地區。毛利家將城下町(圍繞城郭發展起來的市鎮)建在兩條河流之間的低窪沙質三角洲上,將萩城建在了位於西邊河口的指月山山腳下,背靠大海。出於戰略考量,藩主家臣的住宅被安排在城郭南側,位於內外護城河之間,充當第一道防線。從內陸攻城的敵人都必須越過河流和幾條護城河,在擠滿武士的小巷迷宮中作戰。
武士住宅區緊鄰藩主居住的城郭,這也反映了當時的等級制度。彼時,人們按照世襲職業被嚴格劃分為高低不同的階層:武士在頂層,其次是農民、工匠,最後是商販。社會地位越高,住得離城郭越近。
這裡保留了許多美麗的白牆,遊客可以一邊悠閒散步,一邊暢想江戶時代的生活。1976年,舊高階武士住宅區成為日本全國最初被選定的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群保護區之一。它與舊町人地(商人和工匠等居民住宅區)一起構成「萩城下町」,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日本明治產業革命遺產」的一部分。
(此中文(繁體)解說文是在觀光廳的2024年度「地區觀光資源多語言解說創建支援事業」中,由中文(繁體)母語者編輯、翻譯製作而成。)